,东南大学师生团队最近几天成功将该校校训止于至善存入一段 DNA 序列,实现了 DNA 存储技术的新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据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宏教授介绍,DNA 存储技术就是将生物 DNA 分子进行编码,从而在 DNA 序列上存储信息
刘宏教授团队通过电极表面合成 DNA 分子及原位测序实现了单电极上数据写入和读取的一体化,为实现未来的高通量自动化 DNA 存储系统打下基础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数据产生量正以指数形式激增,而以 DNA 分子为基础的数据存储系统被认为是解决未来数据危机的一个可行方案本站了解到,目前,DNA 存储系统大多基于编码—合成—储存—测序—解码的操作流程,涉及到大型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为了 DNA 存储系统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刘宏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电化学的单电极 DNA 合成和测序方法,通过电化学脱保护技术改进了传统亚磷酰胺化学合成方法,并基于电荷振荡现象对电极表面的 DNA 分子进行测序,借助多次测量和统计学方法降低测量误差,最终成功将校训以 DNA 分子形式存储在电极表面并读取出来
此外,刘宏团队还探索了现有体系向高通量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潜力研究人员利用微流控滑动芯片技术设计了单片四电极系统,通过滑动芯片向电极高效地输送反应试剂,成功实现了四电极上的数据存储,为之后高通量集成化自动化 DNA 存储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
细胞外小泡是由细胞分泌并被脂质双层包围的膜结构。细胞外囊泡携带丰富的生物信息,可作为体内天然的“物流和高通量信息交换系统”,介导细胞间通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传统的病毒,纳米粒子等递送载体相比,细胞外囊泡是天然的纳米尺度膜囊泡,具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高,免疫原性低,无细胞毒性,可穿过生物屏障等优点。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给药策略。2013年,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分别因发现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此,细胞外囊泡技术也被认为是未来潜在的药物靶向治疗载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评文章
食用大蒜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蒸米饭的三大误区与四大技巧
简谈两种合理健康饮食烹调方法
你需要了解的四大番茄中蕴含的营养价值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永安村高寒冷凉地区
简谈西柚的七大主要成效作用
对外卖说再见,年轻人爱上“懒人调料”了?
干净卫生?印度美食短视频究竟有何魔力
芋头有哪些品种?
“双十一”走向品质消费 优质国货与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