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从八大菜系、三十六种烹饪手法便不难看出,人们从未掩饰过自己对美食的热爱。随着文娱行业兴起,不少创作者也将这份热爱放进了作品之中,网络动画《萌妻食神》便是其中之一。
《萌妻食神》本是一部玛丽苏恋爱小说,制作组却将“美食”要素包装为剧集亮点,不但在动画中加入了“厨娘变身”桥段,还在料理制作环节用足了经费。每一道料理出锅都自带背景,每一个试吃员都能“当场升天”,每一次品鉴都有“满分作文”......
观众们越看越上头,甚至不少观众希望动画向着纯粹的美食动画发展。动画里美食镜头的夸张表现手法,为原本套路的故事增添了新意,这一源自日本美食动漫的表现手法,已有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你在教我做饭?”
根据漫画研究者斋藤宣彦的研究,日本料理漫画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其中,1973年诞生的《包丁人味平》里出现的“料理对决时配合文字解说”手法为美食漫画作品沿用至今。在主人公与对手切磋厨艺的过程中,作者会交替使用Comic Regae字体的拟声词和细致专业的旁白,向读者科普料理知识的同时营造出紧张氛围。这种模仿体育竞技解说的手法,不仅使料理比赛更加合理,还为作品吸引了许多潜在受众。
在《包丁人味平》之后涌现的大批美食漫画,多以料理领域中的专业人士为主角,追求还原真实的料理过程、食材质感,可谓是早期的“真实系”美食漫画。彼时的美食题材作品的故事内核和其他题材漫画大致相同,创作者往往以扎实的料理知识为创作基础,借故事内容映射当时社会的现状与问题。
于1983年开始连载的漫画《美味大挑战》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雁屋哲借主角山冈四处游历的过程,介绍了多样美食,科普了料理知识,探讨了日本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
在“鮟鱇鱼肝”章节中,雁屋哲不仅还原了鮟鱇鱼的外形细节,借主角之手授予读者料理技巧,还通过“鮟鱇鱼丑陋外表下的肝脏美味远胜于鹅肝”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日本盲目追求奢靡生活的社会风气,传达了料理要重视食材本身、生活要质朴真实的理念。让人佩服的是,雁屋哲还在2014年创作的“真实的福岛”篇章,透过男主视察福岛后流鼻血的情节,尖锐指出了核污染遗留问题带给日本的影响。
80年代中后期,日本漫画进入“黄金时期”,漫画家为增加作品竞争力费尽心思,学习借鉴热门题材的创作方式,将热血漫画的剧情构思和料理比赛融合,让主角不断挑战更强实力的对手,最终成为料理界的顶峰。除此之外,作者还将热血题材漫画的表现手法融入料理制作过程和品鉴环节,通过角色“颜艺”、脑洞大开的料理、出人意料的烹饪手法等增加读者兴趣。
发展至此的美食漫画跳脱出了曾经的创作方式,大大拓展了题材受众范围,有力提升了美食漫画在“热血当道”创作环境中的竞争力,这些创新表现方式的美食漫画也被后来的动漫爱好者称为“超级系”。
1985年漫画家BIG锭连载的《神厨满太郎》就深受同期体育漫画的影响,将对决与解说充分融入了料理过程,使得漫画中的料理环节极具视觉冲击力。故事前期,主角满太郎蒙眼便会触发技能:“我的手不受我的控制啊!”并削出薄如蝉翼能飘在空中的萝卜皮。故事后期,面对穿着防护服、手持煤气罐同时烤制数十个大阪烧的对手,满太郎则掏空大阪烧中心,让其“螺旋升天”产生吸力将对手的柴鱼片沾到自己的大阪烧上,提升我方料理美味程度的同时,还能阻止对方完成料理。这部漫画的脑洞即便在现在也足够“离谱”,但是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只会越来越“上头”。
相较于专注于对决过程的《神厨满太郎》,次年诞生的《妙手小厨师》则开辟了“天才主角”+“夸张反应”的创作思路。漫画中出现的“日之出猪排饭”承载了人们对猪排饭的所有美好期待:酥脆的外壳包裹着厚实的猪排,回响着“咔滋咔滋”声的口中还弥漫着肉汁的咸香,加上嫩滑的鸡蛋和饱满的米粒,让人直呼“完美”。漫画中“有幸”品尝这一美味的“味皇”,是名声响彻料理界的大人物,却也被震惊到瞪大双眼,其助手反应更加夸张,头发直接一飞冲天。
《妙手小厨师》凭借有趣又不失专业的故事很快攒足了人气,成为日本较早动画化的美食漫画。动画版不但全面展现了料理的烹饪手法,还以更为夸张的视听效果让作品的表现力更上一层楼。在这部三十多年前的动画中,猪排饭已经加了会发出绿色光束的“发光剂”,试吃员也会突变画风道出文采斐然的“满分作文”,海鲜料理能够赐予人“遁入幻境”的能力,让人直接“闪现”海边……这为后来的美食作品的动画化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包括中国动漫爱好者最为熟悉的《中华小当家》。
《中华小当家》连载时,小川悦司首先考虑画面的冲击力和料理过程的趣味性,再考虑如何制作料理,所以漫画中常有“魔幻熊猫麻婆豆腐”、“国土无双面”、“大宇宙烧卖”等让人意想不到的奇幻料理。夸张程度更甚的漫画原作让动画制作组也更加“放飞自我”,因此动画中除了“金色传说”“遁入幻境”“满分作文”等经典画面,还创造了“先吃必输”“黑暗料理”等在现在依旧被人津津乐道的“梗”。
趣味横生的观影体验使《中华小当家》成为了国内观众的美食动画启蒙作品,连真人影视作品也深受影响,周星驰的代表作之一《食神》中便有Q弹堪比乒乓球的牛丸;试吃角色在叉烧肉上打滚;内力控制火候加快料理速度等超现实桥段。
“眼泪从嘴角流出来了”
如今《中华小当家》播出已二十余年,在此期间的各类动漫题材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歩,但“超级系”美食动漫却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未曾脱离“金色传说”“遁入幻境”“满分作文”这“三板斧”。
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再普通的东西也有无限可能。只要作者脑洞够大,美食题材作品就能充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对美味菜肴的期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人们的追求和志趣各不相同,但对美食的热爱却是一致的。由于动画特殊的表现形式难以带给观众“香”与“味”的实质体验,创作者常会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美食所具有的视觉线索,让我们的大脑做出“美味”“想吃”的判断。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选择食物时通常会受到视觉线索驱动,这一结论背后是各国科研团队的实验结果做支撑。
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Charles Spence曾做过一个关于颜色与味觉的实验,实验中有两杯相同的白葡萄酒,其中一杯加入了红色食用色素,不同的人品尝两杯酒后得到的结果是,大部分人认为红色的白葡萄酒有更加圆润的口感。最终实验得出了结论,具有颜色鲜艳、高热量等特点的食物往往更能激活大脑中的味觉和感受愉悦的区域。
这也是为何美食纪录片的许多特写镜头总能让人食指大动的原因,如《人生一串》中的烧烤特写,油烟徐徐飘散开露出烤架上滋滋冒油的烤串,串儿上那红色的辣椒粉、白色的芝麻碎、青绿的小葱混杂在一起,不时冒出的火苗让香气直冲鼻腔。再看烤串入口时,从嘴角溢出的油脂和调料,被毫不讲究的用手一擦,继续把串往嘴里塞,偶尔掉下来的配料看得屏幕外的“食客”心疼,即使知道自己看的是“黑暗料理”烤蚕蛹,也想勇敢尝试一下那爆浆的滋味。
另外,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科研团队还指出,除了食物的颜色会影响口感外,食物的光泽度也会影响人们对食物质地与口感的实际感知。所以不乏饮食广告和食品行业的店铺,用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代替食物拍摄宣传画,只为让食物看着更加美味可口。比如松软的蛋糕夹着的是硬纸板,不会塌掉的奶油是剃须泡沫;沉不下去的燕麦底下是乳白胶在苦苦支撑;浇淋在松饼上的不是香甜的蜂蜜,是刺鼻的汽油……
但这些问题在动画中可以轻松解决,只需要高超的动画制作技术,便能将料理的色香味美通过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传递给屏幕外的“食客”,其带来的视觉味觉双重刺激远远超出观众所想,远比广告中的食物更让人食指大动。
美食题材作品诞生至今的四十余年,而今这一类型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热门要素,比如《食戟之灵》里的“爆衣”设定,《美味的俘虏》将美食和异世界题材的融合。作品主人公身份越来越多样化,故事题材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但那蜕变于现实生活的料理不论裹着多么华丽的外衣,人与饮食之间的亲近感都能让人们从中脑补料理Q弹、酥脆、软糯的口感,咸香、辛辣、清甜的滋味。而激发亲近感的美食承载的饮食文化与情感意义,正是美食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评文章
食用大蒜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蒸米饭的三大误区与四大技巧
简谈两种合理健康饮食烹调方法
你需要了解的四大番茄中蕴含的营养价值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永安村高寒冷凉地区
简谈西柚的七大主要成效作用
对外卖说再见,年轻人爱上“懒人调料”了?
干净卫生?印度美食短视频究竟有何魔力
芋头有哪些品种?
“双十一”走向品质消费 优质国货与农产品